馬太鞍濕地

馬太鞍濕地
Fataan Wetland (Mataian Wetland)
照片提供者中興大學生科系林幸助教授

一、編號34
二、等級:國家級
三、位置:花蓮縣光復鄉
四、類型:內陸自然濕地
五、面積6公頃


六、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花東公路台9號:由花蓮往南或台東往北,循9號省道經光復車站後上橋,於台9263.5公里處加油站對面有條路右轉,即可見大全街,往前5分鐘即可抵達。
搭乘大眾運輸
- 搭乘花東線鐵路至光復車站下車,步行或轉搭計程車前往。


七、形成歷史
  馬太鞍濕地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馬錫山山腳下,依傍中央山脈,是一處天然濕地景觀。馬太鞍濕地的生命之泉除了貫穿濕地的芙登溪之外,更有地下伏流的湧泉,造就了生態資源如此豐富的濕地景觀。馬太鞍濕地原為阿美族馬太鞍部落族人的傳統領域,也是全台灣阿美族最大的社區部落,有豐富的部落文化資源,如傳統的「palakaw」捕魚法等。

八、生物多樣性與觀賞重點
  濕地生態豐富繁茂,動物資源包含龜鱉目動物6種,含保育類3種,其中又以金龜最為珍貴;蛙類17種,即佔台灣蛙類種數的一半以上;蜥蝪類9種,含保育類的台灣草蜥及梭德氏草蜥;蛇類21種以上,含保育類7種;蜻蜓有63種;鳥類110種,為東部賞鳥重鎮。水生植物包含台灣萍蓬草等90種;此處也是台灣東部特有的菊池氏細鯽的重要棲息地。

*瀕臨絕種的物種:金龜。台灣萍蓬草,另有曾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列入台灣已消失或瀕危的物種之球翅螽斯及台灣擬食蝸步行蟲。朱鸝、烏頭翁、大冠鷲、百步蛇、黃裳鳳蝶、無霸勾蜓、台灣長臂金龜等。
*其他值得一看的物種還有:台灣長蝸牛、梭德氏草蜥。

九、面臨問題
        成為觀光景點後,地主填土造地興建「生態教學用」的戶外教室,使得濕地面積逐漸縮減。 部分設施因缺乏維護,而漸崩毀。貫穿馬太鞍濕地的芙登溪護岸工程多以水泥為主,除破壞原有環境美觀,也喪失生態功能,應予以回復。建議清除粉綠狐尾藻與福壽螺等外來種入侵,保育本地物種。


大冠鷲(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朱鸝(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百步蛇(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黃裳鳳蝶(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照片提供者: 張恩澤)